账号:
密码:
   我要注册
进入论坛

 你现在的所在位置>>文章内容

天人合一的宇宙观
2004-02-18 18:57:03

    “天人合一”的宇宙观。正如江泽民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学术讲演中指出:“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,中国人就开始了抑观天文、俯察地理的活动,逐渐形成了‘天人合一’的宇宙观。”其基本思想,《易传》概述为“天人之际三纲领”。写道:“昔者圣人之作《易》也,将以顺性命之理。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,立地之道曰柔与刚,故《易》六位而成章。”(《说卦》)“天人之际三纲”,肯定天道、地道同人道的统一,人同自然界从来处于和谐统一的宇宙整体之中。人当热爱自然,尊重自然,服从自然规律,而不可任意违背它。《周易》及受其影响的道家思想,从来不主张人同自然敌对,而主张同自然和谐一致。当然也就从未设想人类会受到自然报复的问题。

    《周易》从宇宙整体出发,强调人们的行为与生活当受自然支配,提出:“天地变化,圣人效之。”(《系辞上 第十二章》)圣人如此,百姓莫不皆然。依照天地之道行事,则“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”。《周易》认为圣人效天,是十分严格的,指出:“夫大人者,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,与四时合其序,与鬼神合其吉凶。先天而天弗违,后天而奉天时。”(《文言》)或预测天时的变化而主动配合,或依据已成的天时变化而不失时机,顺应自然规律,利用之,控制之,为人类造福。

    人在自然界面前,并非完全消极被动,并不是只能顺从而无所作为。《周易》主张:人的文体能能作用,表现在“赞天地之化育”,提出了“财(裁)成天地之道,辅相天地之宜”的原则,既顺应自然规律,又能动地改造自然。明清之际的著名易学家王夫之,阐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,写道:“自然者天地,主持者人;人者,天地之心也。”(《周易内传 复》)王夫之进而提出“以人造天”的思想,强调人的主体能动作用。他写道:“天之所死,犹将生之;天之所愚,犹将哲之;天之所无,犹将有之;天之所乱,犹将治之……任天而无所为,无以为人。”(《续春秋左氏传博议》卷下)这就是说,只要人掌握客观规律,就可以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,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创造奇迹。救死为生,教愚为哲,化无为有,靖乱成治。王夫之的思想,实是对《周易》思想的创造性发展。

    同西方机械唯物论者片面的“戡天”思想相反,中国的儒家和道家,从来重视“天人合一”。孟子主张“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。”(《孟子 尽心上》)庄子强调:“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为一”,号召人们:“无以人灭天”(《庄子 秋水》)。北宋哲学家张载讲得更富感情:“民吾同胞,物吾与(友)也。”(《正蒙》 乾称下)他们都强调不但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,人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乐趣。

    “天人合一”,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宇宙观,同时也是一种观察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,其深邃的哲学智慧,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特色。把人与自然视为统一的整体。人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。人类应时刻注意同自然融为一体,和谐共处,要爱护自然的生存环境,不可敌意破坏它,不应与之敌对。

    展望未来,我们对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,抱有历史乐观主义态度。坚信在21世纪,必有大智大勇者,“顺乎天而应乎人”。力挽狂澜,登人类于自由幸福的新天地。东方文化同西方文化相互补充,在“天人合一”思想指导下,利用现代科学的强大威力,“解铃还是系铃人”,人在自身造成的生存危机,总会被人类自行解决。一个“天下和平”、“崇德广业”、“顺天应人”的新世纪,尽早会展现出来;一个空气清新、水源洁净、山川秀丽的生态环境,终久会在人间实现。未来的世纪,将是以《周易》思想为特色的东方文化大放异彩的时代,东方文化思想哺育下的中华民族,肯定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贡献。

-------====Copyright ◎ 2003 李高仁风水楼 进入邮箱 版权所有====--------
桂ICP备15004997号-4